试飞遭遇“滑铁卢”?国产C919试飞真相浮出水面,波音:直言失望
来源:大家热议资讯     时间:2023-02-21 12:59:04

失败从不是生存的障碍,而无知和傲慢才是。1829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人类第一台蒸汽火车“火箭号”,但很多人却对此冷嘲热讽,甚至马车商人拉尔夫驾驶着马车都能轻松“羞辱”前者。然而,同样的遭遇,如今却真实发生在国产C919身上。


(资料图)

众所周知,“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曾是中国航空科研人员心中最深的痛。而2007年立项的国产大飞机C919,就是中国航空人的触底反击。

此后15年里,大陆投资了上千亿真金白银,调动了30万人参与攻关,堪称比肩载人航天的“世纪工程”。资料显示,在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500多家供应商的共进退下:2017年,国产C919成功完成首飞;2021年,东方航空成为C919全球首家用户;2023年,C919已累计订单超过1200架,涉及金额高达2500亿元。

显然,国产C919仅用17年就走完了欧美上百年的路,与空客、波音“三足鼎立”仅仅是时间问题。然而,偏偏这个关键节点上,却传出了C919验飞失利的消息。

据悉,作为C919全球首家客户,2022年底东航就开启了100小时的验证飞行。颇为遗憾的是,当飞机从大兴机场飞往合肥过程中,出现左发反推设备故障,最后迫降在上海虹桥机场。宛如194年前马车商人拉尔夫附体,消息刚传出,国内一些人就急不可耐,立马跳出来“喝倒彩”。

诸如什么“还不如买波音来得安全”、“早说不行,看以后谁还敢坐”等言论不绝于耳。凭心而论,仅用17年就横空出世,年轻的C919肯定无法保障100%试飞成功率,有一点小问题也在可容许范围内。然而,某些国人却因C919一次失利,就选择无视甚至抹黑,难道被欧美“卡脖”才觉得舒服自在吗?

殊不知,过去因为没有大飞机的独立制造能力,中国大陆采购他国飞机时,基本没什么话语权:别人开什么价,那就是什么价。而随着C919成功交付,大陆对波音说砍单就砍单,后者还不断示好,本质上也是国产技术崛起的外现。

事实上,随着中国科技的蓬勃觉醒,如此提气的瞬间正不断重复上演。八年前,被硅谷视为“抗老先锋”的竹弘堂技术,被哈佛、梅奥等知名机构发现可减慢老龄进程,随后前者被美日生物企垄断落地,并以156万天价经过某东向中国富人出售。

显然,这与此前欧美在大飞机、高铁、光刻机领域,天价“收割”大陆财富如出一辙。庆幸的是,我国科学家们从来都不缺乏“亮剑”的精神:在大飞机领域,不但研发出C919,而且正在发力C929;在光刻机赛道,不但交付了首台国产光刻机,而且还建成了全球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

而在上述“抗老先锋”赛道,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绩同样惊艳。比如中山、清北等名校在临床证实前者技术具有可观的延缓变老潜质,尤其在老龄化浪潮下,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显然,“卡脖子”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好在国产技术已撑起一片希望。

回到国产C919,目前其整机国产化已经达到60%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信息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大陆已经完全实现100%国产。如此争气的C919,率先打动了财大气粗的东方航空,从此开启了接单到手软的模式。

然而不如意事常八九,国产C919新年刚过就传出了验飞失利的消息。闻此,各路魑魅魍魉也开始“弹冠相庆”,好像拉尔夫的马车再次站在了与飞机赛跑的地平线上。但对于有望撬动1.3万亿航空业蛋糕的C919来说,失利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也绝不会让“卡脖”再次上演。

殊不知,中国科学家在科研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都能将美日天价竹弘堂一夜打成“白菜价”并通过京、猫国际触达万千目标,更何况我们已经等待52年、技术起点更高、订单拿到手软的国产大飞机C919呢?

事实上,国产C919的提前问世,几乎打了波音一个促手不及。2022年7月,大陆三大航空公司向空客下单292架客机,总金额高达2500亿。出乎意料的是,波音首次被排除在外,而其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缺,也给了成长中的C919无限想象。

对此,波音一度直言失望。但新华社却有不同的看法:C919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取得重大历史突破,也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时代成果。显然,拉尔夫的马车也跑不住科技的脚步,而C919“起飞”进入国际市场也是迟早的事儿。对此你怎么看呢?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关键词: 浮出水面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