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史第一章:柔然早期的历史活动|新视野
来源:个人图书馆-思明居士     时间:2023-06-09 17:46:07

从4世纪初始见诸汉文文献记载,到6世纪中叶最终走向消亡,柔然所经了三个发展段,第一阶段始4世纪初柔然始祖木骨闾在拓跋鲜卑中分离,止于5世纪初社仑远徒漠北建草原游牧政权。该阶是柔然早期历史阶段,大体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晋晚,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北魏早期。第二阶段始于北魏天兴五年(402)社在漠北建立柔然汗国,止北天保三年(552)柔然可汗阿那瑰兵败自杀,部众溃散,柔然政权名存实亡,该阶段是历史上的柔然汗国时期,大体上与北魏及东魏国运相始终。第三阶段始于阿那瑰败亡后其太子庵罗辰亡奔北齐,止于西魏帝二年(555)西部柔然可汗邓子以下3000余人被突厥使者斩杀在长安青门外。该阶段是柔然汗国最终走向彻底灭亡的历史阶段,基本上与北齐、西魏分立时期相契合。

第一节柔然早期历史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世纪以后,蒙古高原的民族分布状况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南匈奴、乌桓等民族的南下和北匈奴的西迁,广袤的蒙古高原主要成为东胡一鲜卑后裔诸民族及敕勒诸部的活动地域。4世纪末至5世纪初,汉代以来从大兴安岭地区逐新迁徒至阴山北部地区的拓跋鲜卑人主中原,建立与宋、齐、梁等南方政权对峙百余年的北魏王朝,结束了西晋末造以来黄河流域长达百余年的分裂据局面。与此同时,从拓跋鲜卑中分离的柔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蒙古高原上又一支势力强劲的政治军事力量。5世纪初,柔然首领社仑相继吞并一些漠北的敕勒部落和匈奴余部,在漠北弱洛水流域建立柔然汗国。

柔然在漠北建立政权以前,经历了一个从拓跋鲜卑中分离到形成部落,再从部落逐步发展到地域部落集团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 柔然部的形成与发展

据《魏书·序纪)记载,发样于大鲜卑山(以今内蒙右自治区园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的嘎仙洞为中心)一带的拓跋鲜卑经过推寅以后数代人的迁徙,至首领洁汾时期南至始居的匈奴之故地”此后的数十年间,拓跋部依靠强大的军事字小血聚周邻部落的行动,“发始齐眉”的柔然始祖木骨闾被掳掠至拓跋部即当此时。

木骨闾成年后,被免去奴仆身份,成为拓跋鲜军中骑卒。此时,拓跋部的部帅是穆帝拓跋猗卢,史称猗卢“天资英特,勇略过人 ”成为首领以后一改拓跋鲜卑此前法度简略的旧俗。

严刑峻法,军纪严明,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少成就,被西晋敕封为“代王”。但猗卢统治时期以军法治民的做法,也造成数以万计因无法适应这种法度的“乘宽政”之处以极刑,从而出现了“国落骚骇”的局面。《魏书:序纪》记载:至是,明刑峻法,诸部民多以违命得罪。凡后期者皆举部戮之。或有室家相携而赴死所,人问"何之?’答日"当往就诛"。其威严伏物,皆此类也。”猗卢时期,拓跋部刑法严苛由此可见一斑。恰在此间,木骨闾在次军事行动中因“失期”受到连坐,身犯死罪,被迫逃亡。

史书记载,木骨闾因“坐后期当斩”,遂藏匿于“广漠谿谷间,并通过“收合逋逃”,组成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后来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共同体闻名于世的“柔然”,正是以这些人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来的。此时,阳山北麓的草原地带零散地分布着一些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敕勒一高车部落,其中以纯突邻部和解如部等较为强大。这种局势使木骨闾率领的这支对弱小的队伍遭受任何具有一定实力的游牧部落的攻击都会陷入被全歼险境,难以独立发展。而且,由于这支逃亡者组成的队伍缺乏必要的的生产生活资料,难以在草原维持生计。于是木骨闾等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附于在女水一带的纯突邻部。

依附于纯突邻部,使木骨闾获取了相对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柔然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木骨闾死后,车鹿会成为这支队伍的首领。

此后,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与招徕人口,由木骨间“收合逋逃”形成的这支队伍得以发展壮大,车鹿会遂“始有部众,自号柔然”。车鹿会以雄武强健著称,深得众心。在他成为部帅后,柔然开始脱离纯突邻部独立发展,活动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拓跋鲜卑建立的代政权日渐强盛。

代政权的崛起引起了车鹿会等的恐慌,为使柔然部免受兵燹之祸,车鹿会乃每岁遣使贡献方物,确立了与拓跋鲜卑代政权之间的役属关系。车鹿会死后,相继成为柔然部部帅的吐奴傀、跋提、地粟袁等继续沿袭车鹿会时期确立的与代政权的役属关系,维系了双方之间数十年的和平局面,柔然部也由此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发展环境。车鹿会曾孙地粟袁为部帅时期,柔然部活动地域有所扩大,所辖部众也逐渐增多。地粟袁死后,位于东部的柔然原有活动地域和部众被其长子匹候跋继承,新近开拓的西部地域及人口则由次子组纥提统领。其时,拓跋鲜卑建立的代政权正值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统治时期(338一376年)。由于拓跋什翼犍年少时曾在后赵为质长达十年,受中原文化和典章 制度的影响颇深,因而其在即代王位后即确立年号,建元建国,较为完备的法律,仿照晋朝的职官制度建立官制,使代政权逐渐发展成成为一个以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为统治中心,疆域包含今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及山西省北部地方的地方性割据政权。慑于代政权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柔然东、西两部继续与代政权维系若此前确立的役属关系。代国建国三十九年(376)拓跋什翼犍在与前秦军的作战中失利,率众逃奔到阴山以北地区,于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拓跋什翼键不得不“复度漠南”,人居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不久,前秦军攻陷云中,代政权覆亡,柔然与拓跋鲜卑的役属关系由此终结。

代政权灭亡后,由于“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皆不可独任”,前秦皇帝苻坚接受了曾在代政权担任代王左长史的燕凤的建议,“分诸部为二,令此两人统之”。匹候跋所辖柔然东部部众与缊纥提统领的柔然西部部众,分别南向与占据黄河以东雁门、云中等地的刘库仁和占据黄河以西朔方、五原一带的刘卫辰为邻。由于刘库仁与刘卫辰“素有深雠”,双方积怨日久,冲突不断,均无暇顾北顾。于是,柔然反而成为铁弗匈奴等政治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这种局面无疑缓解了代政权建立以来柔然南部区域面临的潜在军事威胁,客观上为柔然东、西两部名自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柔然部的衰落与内江

匹候跋和组纥提分掌柔然东、西两部以后,西部柔然组纥提集团因与铁弗匈奴地域相连形成依附关系的同时,以匹候跋为首的东部柔然诸军师可能也与其活动地域相邻的贺兰部等势力结成了依附或同盟关系。据《魏书·刘眷传》记载,早在刘眷为独孤部部帅时,即有“破贺兰部于著无,又击蠕蠕别帅肺渥于意亲山,破之”之事。可见,贺兰部、独孤部都虽然均与拓跋部世代姻亲,但两者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另外,此前苻坚使刘库仁与刘卫辰分领黄河东、西两岸的拓跋部众的举措,也造成独孤部与铁弗匈奴矛盾重重。因此,柔然各部与独孤部的关系应处于相对比较紧张的状态。由于贺兰部在支持拓跋珪的复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铁弗匈奴又与后燕慕容垂集团交好,柔然各部和贺兰部、铁弗匈奴关系密切,且拓跋珪需要仰仗后燕的帮助来巩固北魏的根基,加之各方为对抗独孤部的势力,因而北魏建立之初未与铁弗匈奴、柔然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是黄河流域及阴山南北时势所然。

北魏登国六年(391)冬,道武帝拓跋珪“北征蠕蠕”,揭开了北朝政权与柔然战争关系的序幕。据《北史·蠕蠕传》记载,是役北魏大破柔然,“虏其半部”,斩杀柔然部帅屋击(一作屋击于),匹候跋“举落请降”,缊纥提子曷多汗、诰归之、社仑、斛律及宗党数百人被俘,缊纥提本人也在向西投奔铁弗匈奴刘卫辰集团的路上,被道武帝所俘。拓跋珪攻破柔然后,虽将缊纥提所部“分配诸部”,但俘获缊纥提后仍对其“抚慰如旧”。与此同时,北魏不仅未对柔然部进一步采取离散措施,甚至还任匹候跋领其部众。这就为在北魏的军事打击下,本已走向衰落的柔然部的再度崛起埋下了伏笔。

登国九年(394)十月,缊纥提子曷多汗、社仑等“率部落弃父西走”,长孙肥“以轻骑追至上郡”,大破其众。是役曷多汗、社喻集团的势力遭受重创,曷多汗被长孙肥斩杀,部众大部被歼,社仑率残部数百人投奔其伯父匹候跋。然而,匹候跋却将社仑及其所部“处之南鄙,去其庭五百里,令其子四人监之”。匹候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社仑远离柔然本部的核心活动区域,另一方面也不无将社仑推向北魏兵锋所指的前沿地域之意。至于匹候跋又派遣其子四人前去监视社仑所部,则是 防范社仑觊觎其部众的措施。由于匹候跋的做法引起了社仑的不满,社仑遂“率其私属,执匹候跋四子而叛,袭匹候跋。”最终,匹候跋战败被俘,社仑集团的势力得以扩展。

匹候跋诸子在其父被社仑俘获后收拾残部,依附于敕勒槲律部。在这种局势下,社仑羁押了匹候跋一个多月以后,即将其放还,但却暗中举兵,欲将匹候跋及其诸子聚而歼之。匹候跋被放归后不久,社仑军至,遂袭杀匹候跋并收其残部,匹候跋子启拔、吴颉等十五人逃奔北魏。北魏出于招降纳叛、分化柔然势力,进而利用他们对抗社仑集团的目的,“以拔、颉为安远将军,平棘侯”。至此,社仑基本实现了对柔然本部的完全控制,成为其名副其实的最高政治军事首领。但是,连年与北魏发生军事冲突,加之内争不断,严重损耗了柔然部的实力,社仑袭杀匹候跋后,“惧王师讨之,乃掠五原以西诸部,北度大漠”。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