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录语文大咖犯的低级错误
来源:个人图书馆-钟楼语文     时间:2023-07-11 09:14:02

这里批评两位语文大咖近期发表的论文。一个读诗乱断句,一个读史乱弹琴。

冯渊

(上海市特级教师、教研员)


(资料图片)

陶渊明说他“少无适俗韵”,你信吗?

……

生:那——老师,“世俗”与“适俗”有什么区别?师:我不说,你自己动脑筋。首先,我想请你们思考更难一点的问题,什么是“俗韵”?生:庸俗啊,市侩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心灵枯竭,像动物一般活着啊。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不同意。实实在在的俗,比酸文假醋好。谁的内心不住着一个小市民?没有理想的人,比乱七八糟的,或者不着边际的,或者伤害他人成就自己理想的人要好多了。谁说动物就没有理想了,你肯定不了解动物的生活。师:你说得有道理,大体来说,鱼也是有理想的,咸鱼除外。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吧,到底什么是“俗韵”?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的穿着和谈吐都很雅致,但是某一种行为突然显示出他很恶俗;反过来,有一些人穿着和谈吐都很俗气,但是某些行为却突然让人肃然起敬?生:所以是否有“俗韵”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人的行为,对吗,老师?师:先不要急于下结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俗韵”吧。有的人天生少一些,不需要怎么修炼就能保持恬然自安的状态;有的人“俗韵”多一些,怎么都克服不了,不管读了多少书,拿到多少学位……别说一行动,就是一张口,就“俗浪滚滚”。

……

(《七彩语文》 2023年第7期)

学生本来把诗句读成“适俗/韵”,就“适俗”一词发问。冯渊非要扭转学生的断句,把“俗韵”当作一个词来展开解读。整篇文章侃侃而谈“俗韵”,却不管课本明明是这样注解的: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必修上P59)

难道上海用的不是统编教材?还是说特级教师和教研员有权无视教材,以示自己不俗?

张小兵

(第十届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这是怎样的一只“羊”?

再读苏轼的《留侯论》,被其中的一句话吸引:“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其实,“牵羊”之事古已有之,《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楚庄王见郑襄公肉袒牵羊,便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这种做法或许是从周武王那里学到的吧。有谁能想到,一只羊的力量竟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黎民免于刀兵之苦!

郑襄公牵着一只羊去犒劳强敌的军队,是不是太寒碜了?难道他想激怒楚庄王,以求速死?读《史记·楚世家》可知,郑襄公还是想得一不毛之地保命的,又怎会去找死呢?《仪礼》中的一段话意味深长:“上大夫相见,以羔。”郑伯分明是诸侯而非大夫,看来是在自降身份,表示臣服。《周礼》说古人见面要带礼物:“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本应“披帛”却“牵羊”,郑伯确实是自降为“卿”了。

……

(《七彩语文》 2023年第11期)

核心的两段文字,有太多逻辑漏洞:

1.化解干戈的明显不是“一只羊的力量”,而是微子和郑伯的“肉袒牵羊”行为;

2.“周武王伐纣克殷”,是已经推翻了殷商,微子只是保住了自己的命,并作为商的后人有了宋这个封国。而楚庄王是在攻克郑国后,又恢复了郑伯的政权。可以说郑伯学了微子,但不能说楚庄王学了周武王。

3.《仪礼》说“上大夫相见,以羔”,是讲上大夫拜见上大夫时候的礼节。如果说郑伯用羊羔献礼是自贬,那岂不是也贬损了楚庄王?

4.郑国都城被攻克,郑伯的命都可能不保,还说什么自降为“卿”?

5.整篇分析只盯着“牵羊”,完全不理会还有“肉袒”的这个关键行为,怎么可能得到正确答案?

“肉袒”就是把自己当作牲畜(也有说是当作奴隶)。结合羊是古代祭祀常见的牺牲,以及《宋微子世家》的“祭器”和“茅”(祭祀中滤酒的用具),微子和郑伯是让对方把自己和羊一起杀掉当祭品。(《新序》的版本是“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迎庄王”。)

可以确定,“肉袒牵羊”是古代战争中战败国向战胜国投降的一种仪式,其中“牵羊”有祭祀、弃权、贽礼、犒赏军队等意义。(可以参考杜月凯:《〈左传〉肉袒牵羊礼考》,《西部学刊》2017 年第 3 期。)

总之是通过物化自己来表示投降,而不是通过给别人送低端礼品来自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咖犯低级错误的几大原因:

1.文章还没读几遍,就开始疑问、思考、成文、发表;

2.古汉语基础差,缺少对于格律诗和文言文的语感;

3.完全抛弃古注,“思而不学则殆”;

4.不知“知网”;

5.友情供稿,无人审读。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关键词:

新闻推荐